土壤修復產業鏈全景梳理及重點區域分析
目前國內土壤修復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蒙草生態(300355)、鐵漢生態(300197)、高能環境(603588)、美尚生態(300495)、建工修復(300958)、綠茵生態(002887)、博世科(300422)、冠中生態(300948)、永清環保(300187)等。
土壤修復產業鏈全景梳理:“全能型”企業更優勢
土壤修復產業的上游包括相關藥劑和設備的研發設計、藥劑生產商、設備供應商及土壤污染監測商,為土壤修復提供設備技術支持;行業下游通常為受污染場地的所有者或環保主管單位,土壤修復項目由下游企業提出并為項目出資。行業中游為一些土壤修復企業和環保咨詢機構。中游企業負責受污染地塊的前期調查、風險評估,中后期工程實施、竣工驗收以及后期的評估工作。全能型的公司、擁有獨特技術的中型公司、科研院所、外資企業、第三方檢測機構。土壤修復企業中,“全能型”企業可進行污染場地調查、風險評估、修復施工等,業務基本覆蓋土壤修復各個環節,更具競爭優勢,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。
目前國內從事土壤修復的企業越來越多,用“雨后春筍”來形容毫不為過。由于預期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巨大,各行各業都開始往這方面發展。從產業鏈角度看,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既有綜合性企業,也有專注于修復咨詢、技術支撐、調查評估、修復工程、第三方檢測,甚至學術研究、地質礦山、土壤肥料、土方工程、植物營養等某一方面的企業和機構。
土壤修復產業鏈區域熱力圖:目前企業規模普遍較小,市場集中度有待提高
從土壤修復產業鏈代表性企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,中國土壤修復產業鏈代表性企業分布在北京地區最多,但目前企業生產規模普遍較小,市場集中度有待提高。
目前國內土壤修復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蒙草生態(300355)、鐵漢生態(300197)、高能環境(603588)、美尚生態(300495)、建工修復(300958)、綠茵生態(002887)、博世科(300422)、冠中生態(300948)、永清環保(300187)等。
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格局基本初步形成,比如:博世科在其本土西南市場占領了一席之地,永清環保占據了重金屬污染治理市場,而北京建工修復憑借地理優勢和國企背景,則主要聚焦于北京地區的大型項目,近幾年開始向南拓展,在江蘇、湖北、廣西等地進行布局。
土壤修復產業代表性企業業務營收情況:土壤修復業務營收均過億
土壤修復產業鏈部分代表性企業中,從業務營收額來看,2020年涉及土壤修復業務營收均超過1億元,其中,蒙草生態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管理業務收入248947.70萬元為最高,占其公司營業收入的97.94%,其次是鐵漢生態的生態環保業務收入為197612.07萬元,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6.92%。從業務營收額在其公司營收占比來看,占比最高的是冠中生態達到100%,占比最低的是博世科,涉及土壤修復業務營收只占其公司營收的11.37%。
土壤修復產業代表性企業最新中標情況:中標金額差距較大
2021年土壤修復相關企業最新中標項目中,中標金額從最低500多萬元到最高1.76億元不等,土壤修復項目金額差距較大。其中,2020年5月6日,建工修復中標的中山市東區起灣北道142號之五至七地塊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項目,金額最大達到1.76億元。而綠茵生態2021年5月31日中標的天津市西青區市容園林服務中心2021年西青區環外津淶公路園林綠化設施養管服務項目,金額只有577.04萬元。
來源:環保在線